?
❤️
又是一个520,
微博,朋友圈甚至同事群都开始有人变着花样晒甜蜜。
齁死人。
不过没关系,
今天我们要推荐给你的这两位匠人,
他们的作品比爱情更甜。
还更美。
用糖和面粉做出来
不一样的作品
不止独行
更将传承推向大众
温故而知新
用食物做手办的大神
“食物是一种很美的东西,除了美味,我觉得形态也可以变得很漂亮。”
论把食品做的精美程度,周毅有这个自信。
2017年,在世界最大规模的蛋糕比赛——英国国际蛋糕大赛上,周毅的中国风翻糖蛋糕一鸣惊人,五个作品分别拿到了3个金奖2个铜奖。被媒体报道后,网友感叹于作品的惊艳造型,周毅从此走进大众视线。
翻糖蛋糕源自国外,简单地说,就是把普通蛋糕包上了翻糖皮,在表面做各种塑形。开始做翻糖蛋糕,周毅坦言,是为了生存。
他说,自己属于属于看着老实,实际上贪玩调皮的“蔫儿淘”类型,学习成绩并不好,老人说“瘦死的厨子八百斤”,送他去学厨,周毅从此走上了烹饪的道路。
7年前,翻糖对于国人而言,还是一个新的产物,提到蛋糕,更多人想象的还是植物奶油的裱花蛋糕。偶然间接触到翻糖蛋糕的订单后,周毅对这个当时是新的产物产生了兴趣,他开始了自己的研究。
为了更好地学习翻糖技法,周毅来到英国学习。因为有了多年传统面塑的手艺,他做起翻糖来更加得心应手。
回国后,周毅将面塑等中国传统的食品美术工艺融入翻糖技艺中,并在原材料,工艺和技术上进行了改良和创新,让做出来的蛋糕既好看又好吃。
对比传统翻糖做人物的简单粗糙,为了追求更加逼真的真人效果,周毅做人物的流程显得格外复杂,也需要掌握更多的技巧。
人体的骨骼肌肉比例,面容化妆,美容美发,首饰珠宝,再到传统服饰的研究,这些统统都要涉猎学习。制作起来,也是要经过几十道工序。
因此,他制作的人物格外逼真,被称为“可以舔的手办”。
除了人物设计之外,在造景上,周毅也颇费工夫。在他的《醉卧忘忧境》中,仔细看每个地方都有造景。
摆放造型各异的酒杯和酒壶,山石上的青苔,吐烟云的石狮和龙壁,石下有湖水、莲花,鱼在荷叶和荷花之中穿梭,即使是几毫米的小花上,也可看出细微的纹路。
“我们会在那一层糖上画水纹,画完了以后再倒一层,然后再画水纹,所以你仔细看那种水它是立体的。”
惊叹于这件作品的完美,即是因为里面有拉糖做的湖水,太厚了没有办法切割而违规,为了不让这个作品被淘汰,组委会破例单独给了铜奖。
周毅一向青睐于中国风的创作,他的作品中,会出现非常多的中国元素,而动漫,就成了周毅非常好的灵感来源。
从不关注国漫到惊叹于国漫进步之大,周毅开始疯狂地追漫,风语咒、不良人、白蛇缘起……每一部上映的国漫他都不会错过。
而让他印象最深的,就是《白蛇缘起》中的人物形象设计,“头发丝是一根一根的都已经清晰可见了,下足了功夫,每一个手一扬整个水袖的那种动感的已经做到极致了。”
白蛇传的人物形象,是在原来经典的故事上的改编。周毅想,自己是否也可以如同白蛇传一样,做一个经典人物改编呢,他想到了神雕侠侣。
神雕侠侣中,姑姑离开后,过儿和雕一起生活修炼黯然销魂掌,再之后杨过凭左手天下无敌,而自己也是那样在折磨中成长和蜕变。
断臂之后,杨过和雕兄一起生活这么多年,杨过的气质能不能和雕融合呢?
在周毅的手下,杨过长出了雕的翅膀,带着雕的面具,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,与破碎的古墓为伴,苦苦等待,神色坚毅。
虽然来自于欧洲,但在周毅心中,翻糖更像是一个载体,做成不同风格,也并没有什么违和感。“艺术本身就是大融合,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如此开放,因为大家很多东西都是敞开的。”
糖有着自己的生命,在糖上翻花,化为神奇,更需要匠心浇筑。翻糖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“它需要一个时间的洗礼,需要有更多更好的人去开发它”。
把翻糖做成中国的第一品牌,让中国传统的面塑、雕刻等技艺,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传承,乘风出海,这是周毅在坚持的道路。
面塑老祖萧占行
对着几英寸的屏幕表演面塑,在快手上做直播,作为中华面塑非遗“面人萧”的第四代传人,萧占行老先生,和你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样。
萧老先生成长于皇城根下,捏面人的功夫是祖传手艺,说到家族史,还颇有一段故事可以说。
据传,萧占行的曾祖父曾经救过一个太平天国的战士,战士是江南人,是捏面人的高手,为了报恩,将祖上传下来的捏面人手艺传给曾老祖父。
到了萧占行这一代,他六岁就开始跟爷爷学习面塑技艺,在一众堂兄弟中颇有天赋。记得小时候,他和爷爷在树下一起捏面塑,小小年纪,捏的面塑却十分逼真传神,让围观的人们都大吃一惊。
成年后,他从爷爷手里接过面塑这门手艺,为了面塑能更传神,几乎就泡在了图书馆,只要是和美术沾边,他都要看一遍。
幼时自带天分,加上后期刻苦努力,20岁的萧占行通过了中国工艺美术总公司的考试,一考还是“师傅”级别,那一两年,他看的书是以吨来计算的。
到了90年代,面人的生意有点难做,借着一个机会,萧占行来到深圳民俗村表演捏面人,此后一直留在深圳。
他捏的面人,深受海外华人喜欢,为了能买到他的面塑,顾客可以排一上午的队,经常还在给前一个人捏像,后面的人就边围观边鼓掌。
他给众多名人都捏过面塑,记得给泰国公主捏面塑时,他们的孩子们围了过来,快活得像是疯了一样,因为没见过这么好玩的东西。
萧占行最擅长人物塑像,三国的关公、水浒108条好汉、钟馗、达摩、佛教人物等是他的独家拿手戏。
在他的巧手下,栩栩如生的表情、人体肌理的呈现,彷佛让古代的人物又活了起来,简直是鬼斧神工。
他做直播。在快手直播间,身穿黄色大褂,白的头发用皮筋束于脑后,再配以一副老花镜,灵活的十指上下翻飞,不消一会,一个面塑就栩栩如生地立在屏幕前,令人啧啧称奇。
萧老先生做直播时不遮掩,从一块面开始揉,到最后一刀刀做成,整个过程都展示在直播间。
被问及是否担心手艺被人学走,他表示不怕,“我是收徒弟,愿意把我好多好的手艺都教给他们。”
有些人在快手上捣乱,或者往他脸上抹黑,说捏得不像,萧占行也能想通。
他知道,那些人是同行,有部分还是徒弟的徒弟,贬低师傅,是因为自己也要开班教学。“别看他是大师,没学成的话,他差的不是1点半点。”
除了面塑外,萧老先生的生活很简单。他无所谓吃喝玩乐,倒是很喜欢工作的状态。“我再拼几十年,拼到拼不动了,就不做了。没有退休,我的心目中从来不知什么叫退休。”
萧老常说,真正的艺术,并不是靠名气大,你得有真功夫。而这正是他一直在践行的。双眸观世界,十指演春秋,这就是对萧老先生最好的注解。
在科技的快速迭代中,最令人遗憾的在于,过往的手艺人悄然退出舞台。
两代擅长面塑的手艺人,以自己的方式,将传统手艺推向大众,甚至走出国门,惊艳世界。这正是现代匠心中,令人惊喜的发扬。
而传承,不仅仅是一种手艺,更是一种荣耀,一种生不可灭的力量。
焕然如新生。
本文原载自 了不起的匠人
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二次转载及使用
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的新公众号
“了不起的匠人”